阻尼器
能使車輛回復穩定,達成操控的目的,便是靠著避震器中的另一重要環節「阻尼器」。阻尼器除了應用在車輛的避震系統上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可以看見,例如逃生門通常會利用阻尼器來作為緩衝,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當用力推動逃生門時,門也會相對地變的比較重手,當輕輕地推動門時,雖然開啟的速度慢,卻輕盈很多。以上所述,便是阻尼器的基本特性,當阻尼器的運動速度越快時,所產生的阻力便越大,運動速度較慢時,阻力也就越小。此外,阻力所產生的方向必定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因此阻尼器可以減緩運動,達到恢復平穩的功能。
在較為注重性能表現的車款上,車廠大部分會配備可調式阻尼,可分為單一回彈阻尼可調,以及壓縮、回彈可調的設計,甚至推出依照高、低速調校的阻尼器。在摩托車上,阻尼器除了使用在避震器之外,也用於轉向穩定。所謂的防甩頭Steering Damper 便是安裝阻尼器於龍頭旋轉軸,達到穩定龍頭的功效。正因如此,通常知名的避震器大廠,也會生產防甩頭產品,其設計原理是相同的。
簧下質量
若將懸吊系統簡化來看,便會成為圖中的幾個部分,m 是指輪胎及前叉下半部的質量,由於這部分的質量屬於彈簧以下,因此又稱為簧下質量。M 是指彈簧以上,包含懸吊上半部的結構及車身重量。如此的簡圖便可以代表整個懸吊系統的作用,也經常被用來討論避震器的調校與反應。以懸吊反應的觀點來討論M/m質量比例,會希望拉大M質量與m質量的比例,將車重與輪胎、輪框的比例差異越大越好。
如此一來,懸吊的反應會更靈敏,輪胎的貼地性也會增加。這也是輪框及輪胎必須越輕越好的原因,m 質量越小,除了運動更為迅速之外,在作動的過程中對於M 的影響就越小,也就是說可以維持M 行進的穩定。所以很多車友會將輪框改為輕量化鍛鋁輪框,或是近年來在高階性能車款出現的鍛鎂以及碳纖維輪框,皆是為了降低m 簧下質量而設計!
【延伸閱讀】
動靜之間:懸吊的奧秘
動靜之間:正叉VS倒叉
動靜之間:你從未看過的異種懸吊!
動靜之間:懸吊的9大疑難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