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Showing 1 of 3

Moto7 動靜之間懸吊單元,先前帶各位了解何謂懸吊,以及懸吊所必備的條件,同時將正叉與倒叉的優劣來做比較,最後帶大家認識一些我們不常見的懸吊系統,這系列的文章皆受到廣大讀者的回響,當然整個懸吊系統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完,我們收集許多來自粉絲團的留言,整理出大家最想問有關懸吊的9個問題,在這裡幫各位解答。



動靜之間:懸吊的奧秘
動靜之間:四個你一定要懂的懸吊名詞
動靜之間:正叉VS倒叉
動靜之間:你從未看過的異種懸吊!

  • 如何解讀前懸吊的各項規格?
  • 油氣分離?油氣混合?
  • 避震器掛氣瓶到底好在哪?
  • 什麼是複筒式避震器?
  • 複筒式避震的特點?
  • 避震預載調整在何處?
  • 如何設定預載?
  • 什麼是高、低速可調阻尼?
  • 高、低速阻尼懸吊的調整方式

Q1:如何解讀前懸吊的各項規格?

在新車上市時,車廠必定會公布各車的詳細規格,其中免不了會提到關於懸吊的各項數據,究竟該怎麼去解讀這些數字呢?以下就列出常用的潛望鏡規格,透過說明,看了規格也能對車輛特性有個初步了解。

前懸吊的各項規格怎麼看?



  • 內管直徑:內管直徑是前叉的基本規格,前叉越粗,所能承受的力量也越大,在現代公升級跑車上,通常會配備43mm以上的前叉內管。
  • 行程:這裡所指的便是輪胎可以作動的行程,一般來說,行程越大,車輛會偏舒適性取向,也更能對應起伏的路況,因此,越野車也需要較長的懸吊行程。
  • 前傾角:前傾角指的是前叉與地面垂直線構成的夾角角度,前傾角越大,車輛直行的穩定性就越高,例如美式巡航車便具有較大的前傾角。仿賽車則通常採用較小的前傾角設計,使操控的靈活度更高。
  • 拖曳距:拖曳距的定義比前傾角複雜一點,是以前叉轉向軸(三角台軸心)畫出的一條軸線延伸到地面,稱他為軸線A,另外以前輪軸軸心畫出的一條垂直於地面的軸線做為軸線B,軸線A落於地面的點與軸線B落於地面的點,這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拖曳距。拖曳距越大,會造成車輛行駛時,自動恢復穩定狀態的傾向越大。反過來說,拖曳距越小,騎士操控的感覺則是較為靈敏、靈活。

Q2:油氣分離?油氣混合?

避震器內部除了活塞機構外,就是阻尼油與氣體了,以目前避震設計來說,可分為油氣分離與油氣混合兩種設計。油氣混合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般速克達的前叉機構,加入固定油量後,整個系統內的上方還有空間存在。而油氣分離常見在單體式避震上,在筒身內多了一個活塞來分隔油與氣,氣體與阻尼油彼此不會接觸。

雖然大多數前叉都是油氣混合,不過像Ohlins FGR和SHOWA BFF都是油氣分離的設計。



油氣混合的設計因為零件更少,在成本上比較低,同時在內部零件少也讓運轉阻力也較小,作動更順暢。而且在同體積的懸吊設計下,油氣混合能有更多的油量,讓工作溫度更穩定。但因為沒有分離,更容易產生空穴現象出現氣泡,一但阻尼油產生氣泡後,就會影響阻尼性能,所以油氣混合的缺點之一就是阻尼性能不穩定。

Photo:Ohlins

油氣分離因為氣體有獨立氣室,也能灌入高壓氣體,能減少空穴效應的產生,也讓阻尼性能更穩定。但因為需要考慮氣密,零件精度要求高,成本也提升。同時多了一組活塞,在初始運轉阻力也比較大。

從SHOWA BFF剖面圖可以看到,氣瓶內有密封活塞來分開油、氣,而這種活塞在運作時都會增加阻力。



Q3:避震器掛氣瓶到底好在哪?

一般避震器減震筒內,除了阻尼油之外,還會包含氣體,不過一般減震筒空間有限,不論是油氣混合或油氣分離式,阻尼油與氣體都要擠在那個筒身內,所以就設計出加掛氣瓶的方式,增加新的空間來安放氣體與阻尼油,因而能增加阻尼油量、加長減震筒內的活塞行程,提供更穩定的工作溫度,獲得更好的阻尼穩定性。另外外掛氣瓶的設計,都是油氣分離的設計,氣瓶內有活塞將阻尼油與氣體分開。

這兩個減震筒體積相同的油氣分離系統,外掛氣瓶時明顯可以增加阻尼油量和氣室空間。(Photo:Ohlins)



特色文章

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