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向溝槽」和「橫向溝槽」的作用各有不同
「縱向溝槽」和「橫向溝槽」各有不同的效果,「縱向溝槽」主要是透過輪胎崁入溝槽產生防止打滑的作用力,如此一來在彎曲路段將能夠提升輪胎的抓地力,或是穩定轉彎時的操控性,在直線路段時也能避免因為橫切風所產生的打滑事故。「橫向溝槽」的效果則是在於車輛行走時透過來自輪胎的聲音和振動,防止駕駛打瞌睡和促使駕駛減速等具警告性的目的,在路口、斑馬線、收費站等前方挖設「橫向溝槽」的話,也有助於縮短雨天時濕滑路面的煞車距離。
對於「縱向溝槽」的效果感到疑問
關於「橫向溝槽」路段的功效說明確實令人覺得有道理,因為也可以看到有些觀光道路等路段被命名為音樂道路等,這是透過調整溝槽的間隔,利用車子行進時道路所產生的聲響演奏出知名樂曲的結構。例如芦之湖Sky Line就有演奏「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開頭曲目「殘酷天使計劃」的音樂道路而相當有名呢。此外,在雨天時「橫向溝槽」的排水效果佳,確實具有縮短煞車距離的效果。
相較之下「縱向溝槽」路段的效果又是如何呢?確實「縱向溝槽」應該具有截斷路面上的冰膜、排除冰雪,以及在雨天時促進路面排水,使路面迅速乾燥等效果。不過,筆者對於前面提到的縱向溝槽「在彎曲路段提升輪胎的抓地力」或是「轉彎時提升操控安定」的功效卻總是無法心服口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縱向溝槽路段真的能夠提高摩托車的行車安全嗎?
相信已經有不少人也留意到了,騎士之所以對縱向溝槽感到不安的原因應該是在於摩托車和汽車的特性不同之故,溝槽路段的好處主要對汽車發揮作用,稍微一不留意可能就對摩托車行車產生不好的影響。常說摩托車輪胎接觸地面的面積大約一張名片的寬度而已,和汽車相比可以說是非常地小;此外,摩托車的輪胎形狀屬於圓形斷面結構,和汽車大不相同。
因此,當摩托車轉彎時主要利用操控把手一邊調整車身傾斜角度一邊轉彎,所以相較於利用四輪轉彎的汽車,只有兩輪的摩托車對於路面變化的因應性相對較差。有關於溝槽對於摩托車行車的具體影響,筆者沒有透過實驗進行精密的調查分析,所以無法具體地指出確實的好處與壞處,不過以長年身為騎士騎乘在各式各樣的道路上的經驗來說,確實有以上的親身感受。
同時為摩托車與汽車帶來行車安全需要花費些心思
在日本的道路確實擁有實際成效的溝槽工法,無庸置疑地是一項優異的技術,但因為摩托車和汽車具有極大不同的駕乘特性,所以今後還是希望相關單位能夠針對這個部份進行更具體的檢証,並且多花費些心思進行改良。關於這個部分,筆者有一個個人的想法,例如在摩托車行走的車道中央附近不挖設溝槽,而只在汽車輪胎通過的車道兩側設置溝槽的話,這麼一來摩托車和汽車都能安心地駕乘。
因為從騎士的角度來看,在這樣的設計下就必須保持騎乘在摩托車車道的中線處,將有助於提升安全騎乘的警戒心,說不定也能因此降低突然變換車道所造成的車禍事故。反之對於汽車駕駛人而言,因為有溝槽說不定因此能降低對前方行車搖晃不穩定的摩托車的不滿情緒。以上就是筆者在週末的旅遊騎乘時所留意到的騎乘現象,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