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文章授權轉載自:Webike
原文參考:難以撼動的旗艦地位HONDA「GOLDWING」進化史(下)
新款GOLDWING值得關注的設計焦點,其中讓人驚訝之處在於前輪與引擎之間的間距異常地小。不用多說,這樣的設計正是這次改款的重要課題「車身精巧化」中重要的一環,之所以能夠成功地達到這樣的設計,最重要的功臣就是全新採用的Dual wishbone(汽車稱雙A臂)的前懸吊裝置了。
難以撼動的旗艦地位HONDA「GOLDWING」進化史(上)
將前輪和引擎之間的空間縮減至極致
新款GOLDWING的重要課題就是剛剛所提到的「車身的輕量精巧化」,採取的因應作法就是盡可能地縮短前輪與引擎之間的間距,而其中的設計亮點就是Dual wishbone的前懸吊裝置了。雖說如此,但是要能夠成功地縮短前輪與引擎間距的前避震器究竟要採用什麼樣的形式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研發團隊從頭開始進行了各種討論及試作(除了一般採用的伸縮式和Dual wishbone懸吊外,也試作了其他形式的避震裝置),而最後浮現的最佳結果就是Dual wishbone懸吊裝置。眾所周知,Dual wishbone在汽車界也被稱作為雙A臂,在汽車界是普遍採用的懸吊方式,而新款GOLDWING的前避震方式相較於汽車而言,其實就只要把輪胎的安裝方向調整90度就可以了。
新款GOLDWING之所以選擇Dual wishbone懸吊的最大原因就在於結構上的不同。傳統的伸縮式前叉在遭受路面衝擊時,會以斜上方的方向進行壓縮緩衝,因此為了避免引擎和輪胎之間的相互影響,就需要保留必要的間距。但是,Dual wishbone懸吊可以透過設計,使輪胎以相對於地面的垂直方向進行壓縮緩衝,所以能夠極致地縮短引擎與輪胎之間的間距。實際上,新款GOLDWING的引擎搭載位置和現行款相比,往前推移了24mm。
透過引擎往前移動的調整,使騎士的乘坐位置也往前移,進而增加了前輪負重並且提升防風性能(由於騎士更靠近擋風鏡,因此即使採用小型的擋風鏡也能達到令人滿意的防風性能)。
有效減少碎動抵抗
除此之外,Dual wishbone懸吊還有一項不容忽視的優點,那就是「低摩擦力」。一般的伸縮式前叉具有以前叉支撐輪框與緩衝的兩大主要作用,但是當減速時會產生極大力道,因為「無法接受彎曲的受力撞擊」,所以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碎動抵抗。究竟該如何使彎曲的內管和外管順暢地壓縮緩衝,這在技術上來說難度頗高,不過由於Dual wishbone懸吊的前叉僅作為支撐輪胎的結構,所以不會對避震裝置施以伸縮方向之外的力道,所產生的碎動抵抗力也會比伸縮式前叉少。
剛剛所提到的,在伸縮式前叉結構上的弱點,從過去以來相關的研發者就對將「支撐」與「緩衝」分離的前懸吊裝置一直不斷地進行改良與挑戰;例如在賽車方面,法國的Moto elf和個人打造的紐西蘭製Racer Britten等參賽車,市售車款的話則有Bimota 的Tesi系列車款和YAMAHA的GTS1000等廣為人知的改良例子。其中採用雙A臂支撐輪框,也就是所謂的Dual wishbone懸吊就是根據以摩托車避震器提出專利申請的英國人Norman Hossack的名字,將這款避震器取名為「Hossack前叉」。BMW也曾經表明這幾年所採用的「Duolever連桿式避震」的原型就是Hossack前叉。
在1980年代後半至1990年代盛行的雙缸引擎車款競賽中,甚至展現出威脅DUCATI廠隊參賽車的驚人疾速。可惜的是,設計者John Britten在1995年以45歳就英年早逝,留下這款至今依舊令人讚嘆的改裝參賽車(照片引用自Britten Motorcycle Company官網)。
與BMW Duolever懸吊差異在哪 請看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