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三兩三,豈敢上梁山?身處世界各地二輪冠軍好手齊聚之地,在MotoGP這群龍聚集的一級賽事中,除了認識車手之外,對於車隊以及規則也是一門有趣的學問,賽場上不只是熱血滿溢的辛烷值,這回Moto7更要帶你從看熱鬧轉為看門道!就跟著Moto7的腳步一起來認識二輪最高殿堂MotoGP的世界吧!
正廠隊與獨立車隊的分別
賽車就是各車隊彼此的競爭,而在MotoGP賽事中車隊則又分成了「正廠隊」與「獨立車隊」(又稱衛星車隊),舉例來說,粉絲遍及全球,不論內外行都耳熟能詳的「猴王」Valentino Rossi,所效力的Movistar YAMAHA MotoGP就是屬於YAMAHA自己原廠的車隊,而以一身黑綠線條搭配碩大的Monster能量飲料贊助商塗裝的Monster YAMAHA Tech 3 車隊,便是由法國的私人車隊Tech 3向YAMAHA租用賽車的獨立車隊,而2019他們決定轉往KTM的麾下,成為KTM的衛星車隊。
在正廠隊與獨立車隊之間最大的不同便是在於資源分配。 賽車是燒錢的遊戲,既然談到錢,那勢必是非常殘酷的了。正廠隊擁有自己的研發能力,所以可以利用強大的車廠資源來針對自身需求進行賽車改良,而獨立車隊除了賽車本身要向廠隊租用等方式之外,零件與套件也同樣需要向廠隊購買,相對的在研發上也就變的被動。乍聽之下獨立車隊的條件似乎非常嚴苛,但在車隊整體的運作而言,獨立車隊的測試數據與車手表現同樣占有其重要性地位,在有廠隊的技術支援之下,賽車能夠維持一定的競爭力也是一件不錯的事。在車手部份也能夠將獨立車隊當做「練功」,盡可能的表現自己的才華與潛力來獲取晉升廠隊車手的機會,又或者可以被其他車廠相中而讓身價水漲船高。
車廠/車手 積分制
MotoGP總冠軍的誕生採的是積分制,可別小看積分制,這可是決定總冠軍人選與冠軍車隊的唯一指標!而積分又分為車手與車廠,車手部份每站的分站冠軍可以獲得25分的積分,亞軍則是20分,季軍13分,第四名11分,從第四名之後依序遞減一分直到第十五名可以拿下最後一分的規則,而車隊積分則是以使用該車廠賽車之車手,在單站裡面所獲得最好成績來計算,假設在美國站由Marc Marquez獲得分站冠軍,則HONDA車廠在該站便有25分的車廠積分入袋。
排位賽計時制
在比賽的部份,MotoGP分為自由練習(Free Practice)、排位賽(Qualifying)與正賽(Race),自由練習顧名思義便是讓車手在排位與正賽之前先適應場地,但MotoGP級別在自由練習的規則有別於其他組別,GP組別總共有四段自由練習,取前三段自由練習綜合成積最快的10位車手保送排位賽QP2,剩下的車手則會參加QP1,接著,再從QP1中取前2名車手參加QP2。換言之,GP組別的排位賽並非全部車手都能夠角逐杆位,而是要在自由練習賽中能夠跑出好的單圈速度才有機會在最後篩選的12名車手中脫穎而出,而排位賽均為使用計時制,也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跑出最快的單圈時間者就是贏家。這樣子特別的賽制規定除了增加自由練習的可看性之外,兩段排位賽也有效的分散了車輛數降低慢車與快車做單圈的危險,另外當然對於獨立車隊的曝光度有明顯增加的幫助。
正賽爭先制
而到了週末最緊張的時刻莫過於正賽,採爭先賽的正賽在起跑線上的緊繃氛圍與燈滅起跑進第一彎的激烈廝殺都是MotoGP賽場上的經典畫面!而正賽的部份則與排位賽不同,沒有一定的時間限制,誰先跑道終點就是贏家。每個賽道也因為各具特性與長度,MotoGP會依照每條賽道特性與當地天氣、賽道狀況與事故與否來決定該場賽事的圈數。
更多門道 請看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