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汽車及機車產業在近五年來,受到排放法規日趨嚴格的限制,逐步的採取進化燃油效率及同步開發油電、電動車款,而多頭馬車的策略勢必對車廠造成成本的大大提升,既要在原先的技術上精益求精給予更大動力並且提高效能,又要同時開發全新的油電技術或動力平台,甚至是從零到有開發一輛全新的電動車款,所費不貲不提,時間進程更是持續被法規所壓縮,進而,在台灣衍伸出全新的型態──「共用平台」。

GOGORO的共用平台是台灣電動車產品能迅速擴張的一大主因。



從零到量產

一輛汽車或機車產品的誕生,扣除想法修改、定位尋求等長時間的計畫前期及成本規劃審核的中期,一輛車確定方向後,還須經過實體的開發進程,如造型外觀、車架、動力引擎、電系等等,不斷嘗試修改,推出概念車並廣納意見,最後修正到量產,2-4年的開發歷程是少不了的,花了這麼長的時間及大量金錢成本,只為了確保產品能大獲好評賣的出去。但,倘若效果不如預期,那只能面臨虧錢下架,在法規瞬息萬變的今日,是否有這麼多的時間能開發是個問題,能不能賺錢又是另一回事,複製貼上他人的成功經驗,不一定保證賺錢,但一定省了錢。

任何一項產品的誕生,既耗時又燒錢。

造車還是開發3C?

車輛依照不同定位,對於功能性上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都離不開所謂的「基礎性能」及「耐用」,一輛車的產品週期可不像手機3C僅僅1-3年,10年以上才合乎理論。電動汽車界時下最為知名的肯定是特斯拉TESLA,以高規的自動駕駛技術、滿滿的電子聯網設施及各項酷炫的功能被世人所知,初露面時大家也許講究、讚揚其加速性能,但前面所講的兩項要求卻相對的被忽視,是因為什麼呢?正當專做跑車的品牌保時捷PORSCHE也發布了自家的Taycan純電動車型,著重在車輛操控均衡性、重心平衡等面向,更別說動力與制動力的設定。然而,皆推出不久的兩項產品耐用度確實難以探討,但可知的是光是對於電池與馬達有著嚴重負荷的彈射起步功能,效能掌控與衰退孰勝孰敗更是顯而易見。

電動機車GOGORO 1的問世,因耳目一新的車體技術與外觀,在產品工藝上獲得一致的肯定。




當然的價格反映一切沒錯,但,這本應該列舉在基礎性能的條件,卻成了藉口?並非特斯拉不好,而是比起是個成熟的汽車產品,更偏向一個週期相對短引領潮流,並且有著絕佳話題性及新鮮感的產品,至於耐用度或後期的品牌信任,還有待時間來證明。

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車款對於性能衰退的掌控、耐用度,皆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驗證。

到底省什麼?

因法規或潮流使然,機車車廠們被迫趕鴨子上架,在尚未飽和的電動車市場,時間即為金錢,能省下開發時間比他廠早那麼一點上市發表,取得先機就是先搶市占率,不僅掙到消費者換購潮、更掙到政府補助的先機,時間就成了必然要省的。再者,換電系統不管是電池、換電樁甚至是後勤維修技術,都需要時間設計、計算、建置、訓練,成本更是一大問題,使用共用平台便一概都省去了。

政府補助與潮流趨勢使民眾紛紛換購電動車,在第一時間布局產品搶佔市佔率便成為車廠們需面臨的課題。

光是去年一整年就有YAMAHA、AEON、PGO三大品牌與GOGORO聯姻,今年還有SUZUKI的加入。



共用平台是好事?

學生時期不免會遇到那種不扎實讀書,作業總是跟同學借來抄草草了事的同學,老師總會說「作業交是交了,但你什麼都沒學到」,好處在哪?扎穩馬步學習,從錯誤中修正才是讀書的真理。就像是「向一個成績總是滿分通過的學霸,借了專題研究時必要的幾大核心重點與研究成果,全盤接受只換了個筆跡」。也許只因為車廠在車架、動力、電池技術上合作,僅換上了外表,就斷定將會失去車輛的開發能力,是言重了,但省了開發時的跌跌撞撞修正經驗,是否會失去本身的核心理念及品牌價值,而未來是否還能有相當的能力來開發全新車款?

【延伸閱讀】人因工程:YAMAHA送給GOGORO的寶貴一課
【延伸閱讀】三陽董事長 吳清源:核心技術如果掌握在他人手中,電動車就沒有發展性

核心價值與品牌理念在合作的產品上,是否還能堅持即被消費者所認同?

【延伸閱讀】少了Revs your Heart,這還是YAMAHA嗎?

過去換換貼紙、精裝特仕版就被網友批評沒創意、沒誠意,如今透過單一產品線而非不同定位的車款,什麼都不換反倒拆了東西降階,用版本不同、取向不同就能解釋過去,是消費者逐漸熟悉這樣的模式?還是車廠合理化這樣的做法?共用平台省去了大部分的開發歷程,僅需要就「外在」部分著墨,但再華麗的外觀或配備,並未針對車輛體質添加想法或改變,已就只稱得上換湯不換藥罷了。

面對不同的消費族群,設定不同定位的車款是任何車廠都會做的事。

Comfort、Lite、Delight等便是透過縮減配備而延伸的產品。



潮流的啃食

GOGORO在台灣的電車市場著實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有不少車廠決定攜手合作,共用其電能網、車架、動力馬達、電池技術,同時也有車廠堅持以自己的方式發展車款與電能網,或者默默開發自己的道路,也僅僅是選擇多頭馬車拉的省力與費力的區別。

【延伸閱讀】新世代機車產業的脈動,GOGORO的擴張牽動著國產車廠

電動機車在近兩年路上的能見度越來越高,正是由GOGORO颳起的電動旋風。

如今要換一輛機車,電動車儼然成為考量之一,甚至是首選。

近年,在電車的潮流確實是如此,但想想幾年前KYMCO推出的Racing S,全新自主開發的液壓成型車架,為了在操控性上解決過去傳統速克達車身剛性的問題,抑或是近期SYM多款車所推出的零後仰懸吊系統、全新的車架及配重設定,不論效果大小,確實都有別於複製世代,而這些車款之所以熱賣也算是有跡可循!而我們也期待各家車廠能再推出有如當年GOGORO 1問世時令人驚豔的車款。最後,共用平台並非不好,而是以工業及創意站上國際的台灣,國產車廠們需要持續保持競爭力才得以在本土及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液壓成型車架精進Racing車系的操控體質。

零後仰懸吊系統帶給SYM多款車型舒適面向上的提升。

而擁有全新的技術與製程的產品,絕對是你我都樂見的成長與創新。





特色文章

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