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理解到懸吊並非車輛的必要架構,但針對操控性與舒適性,懸吊卻扮演重要的腳色,不論是前懸吊或是後懸吊系統,亦或是潛望鏡式懸吊,以及HONDA Unit Pro-link多連桿設計等任何形式的懸吊,我們都可以將其區分三大元素!分別為「懸吊機構」、「彈簧」與「阻尼器」,其中彈簧與阻尼器的結合,便是我們一般常說的避震器,在與懸吊機構做搭配,才能組成完整的懸吊系統,發揮功效。除此之外,前輪的懸吊機構還必須具備能使輪胎轉向的功能,才能達到轉向的目的。

懸吊可分為「懸吊機構」、「彈簧」與「阻尼器」三大機構。
懸吊機構
懸吊機構指的便是負責導引輪胎作動的機械結構,通常擁有一個自由度,也就是說,懸吊機構可以使輪胎在特定曲線或是直線上來回運動。例如一般常見的潛望式懸吊機構,便可以透過內、外管的組合,進行伸縮,使輪胎可以沿著直線作來回的運動,進而緊貼地面。而常見的多連桿懸吊,則利用連桿組合加上後搖臂,限制輪胎在一定的範圍內作動。

潛望式懸吊機構。
懸吊機構不但要能使輪胎有限制地運動,更必須擔負輪胎來自各方向所被施予的力量。例如輪胎在過彎時,地面會給予輪胎反饋的力道,懸吊機構就必須妥善的將力量傳遞給車架,再將反饋的力量緩衝,維持整車的穩定。如果懸吊機構的剛性不夠,在受力的過程中便會產生過大的變形,進而發生扭轉及晃動,降低車輛操控性能。

HONDA Pro-Link多連桿機構。
另外針對潛望式懸吊在車輛運行時需吸收來自路面的起伏,又要負擔車輛轉向或煞車時產生的橫向以及縱向力的問題,進而衍生不同的懸吊機構,如HOSSACK前懸吊系統,讓「轉向」與「避震」皆為獨立運作,當今採用這種懸吊設計的,便是BMW擁有專利的Duolever前懸吊。

HOSSACK前懸吊系統。

BMW Vision DC Roadster電動概念車就搭載Duolever前懸吊。
當然,其他廠家也有著自有的秘密武器,搭載於Moto2廠車的VYRUS 986 M2的前懸吊採搖臂式機構的Tesi系統,與新世代Goldwing所搭載的雙橫樑式前懸吊,兩者皆透過連桿與龍頭作動進行轉向。

前懸吊採搖臂式機構的Tesi系統。

雙橫樑式前懸吊是新世代Goldwing最令人矚目的特色之一。
然而前懸吊也有著單搖臂的設計,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VESPA的「飛機鼻輪式單槍懸吊系統」,YAMAHA出品的RADD系統也在前單搖臂的範疇之內,這些懸吊系統皆是為了解決傳統潛望式前叉既有的問題:在車輛運行時,因為吸收路面衝擊而產生的伸縮。讓前懸吊不需同時承受「轉向時所產生的橫向力道」與「煞車時所產生的縱向力道」,只需專心做好前者就夠了。

可同時展現外觀與行車舒適度的單搖臂前懸吊設計,是VESPA獨樹一格的商標。

YAMAHA GTS1000單搖臂RADD懸吊機構。
【延伸閱讀】
2012年BIMOTA Tesi 3D E 實車鑑賞
前衛的前搖臂設計:1993 YAMAHA GTS1000
HONDA MotoGP 新武器?HOSSACK 前懸吊系統
40年的演進:2018 HONDA GOLDWING北美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