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田HONDA二輪於上周召回旗下七款曾經提供ECU解封服務的車款,引起外界一片譁然。究竟這起令人錯愕的事件有哪些能夠思考、切入的面向,受到這次召回事件影響的車主又有如何的感受呢?今天站長訪問到「苦主」之一的CBR1000RR SP(SC77)公司貨車主——Neo來一起討論,就和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延伸閱讀】:台灣本田召回通知!HONDA七車型換回台規電腦,退費加贈一萬元禮券
更多試車、新車介紹及特別企劃影片,速至Moto7 Youtube頻道觀賞!
「85匹事件」
站長:
是什麼時候知道CBR1000RR SP(SC77)是85匹馬力?
Neo:
我記得當初大概在六、七月的時候是我們第一批訂車的時間,然後大概在九月的時候就有聽到說我們實際要交車了,但是馬力會剩85匹,所以當時其實很多人退單了,因為剩85(匹)。但是那時候我是覺得就是…我們相信本田嘛!因為是原廠,這個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所以我們問說「那有沒有任何方案?」…所以這個其實大家都Care,我們都知道外廠可以、有這個技術,但我要你本田、要有保固,那個時候他們就承諾說「有,我們有這些配套方案,可以不用擔心」,所以OK,那我們就直接去購買這樣子!
Neo:
所以那時候交車還算順利,但是說那時候第一批交來85(匹)的時候,我們騎我們覺得還可以。當然你可以很感覺,就是你之前騎過600跟1000的同等級的車,就會知道說它馬力真的被限掉很多,那實際我們車主我們會知道就是大概7000-8000轉,後面就沒有了,就空了,因為它ECU一定都調整過。
Neo:
然後後來就一直在問說「OK,那什麼時候配套方案要進來?」,那我們等了將近又兩三個月左右,然後只有很少量的進來,我們要趕快去搶,然後你知道進去搶那個又花很多時間,要去做更換等等的。本田的原廠精神嘛!它一定是一套一套來,它不會裝上去、隨便,測試都花很多時間。然後再來又遇到說很多人快排失效…然後那時候可能我去測完之後,我就發現說好像齒輪比可能會有影響,因為我們的電腦比較敏感。所以後來跟台本反應之後,他們就「好,那我們就更換整個齒輪」。
召回脈絡與身為車主的看法
Neo:
召回書有一些人看到說9.5個工時(小時),可是其實以技師的角度,這是要下引擎換齒輪,9.5(小時)其實是很硬的。對我們車主我們會覺得是說,當初你承諾我們花了這個時間、我們把這些東西回復全馬力,我們當然高興,但你現在有點類強制性召回,要把我們換回來,那雖然說會退一萬塊,很多人會覺得一萬塊(很多),但我們會覺得那個時間成本不行!
站長:
這樣的話等於是說那時候,等於是大概2018年初開始,就是整台車這樣完整了以後,大概騎了應該三年吧,三年左右。直到算是上禮拜嗎?你們這邊是上禮拜收到通知嗎?
Neo:
其實這個也是蠻有趣的,就是說其實在各大群組、論壇突然放了這個消息出來。因為我們大概在前幾個月,我們大概聽到說本田可能會有這個動作出現,但我們其實沒有收到消息,那在昨天吧,我記得是昨天是最多人在傳的時候,其實我就問了我們SC77的群組——沒有人收到,其實沒有人收到。但是我們自己APP或者到官網上面去查詢,我們發現多了一條,就是噴射電腦要召回的這個訊息,但是實際的還沒有人收到(註:訪問時間9/11)。
站長:
那以你現在的理解,這個通知內容是要你們做什麼?
Neo:
如果我們基本上應該是回去把電腦(進行更換),那我們SC77的比較特別——SP的車主是要換齒輪,就這兩個東西都要被召回的。
站長:
所以不只電腦要更換,其實連硬體都要動到!
Neo:
對,因為要拆車。所以這個跟650(CB-F/CB-R/CBR-R)換電腦來說,對我們來講影響很大。
站長:
那以你現在的理解,(台本)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Neo:
當然現在大部分的議題都是在講說環保議題,只是對於我們,我們不是學法律的,但是對於我們的認知來講,是你不該直接侵害到(權利)。因為我們購買這是屬於我們的產品、這是我們的財產,所以我們你沒有法律、沒有任何一條強制性去收回我的財產。那甚至說你的環保、法規或者是說你監理所等等相關規定,我有違法的情況下,你開罰我OK,但是現在是台灣本田的角度説「你一定要回來、你一定要換回來!」,那我會覺得第一個是說,你破壞你當初跟我的交易合約,我覺得這個是對我是最重要的:我不Care你、不管多少錢幾萬塊…當初的零件的錢,或者是你給我一萬塊的補償金,我不Care這個。我Care的是我相信你的本田,然後你給我全馬力的車子,但是你現在全部(收)回去之後破壞我們當初交易的東西,那我會認為那我不要這台85匹的!
站長:
了解。其實我覺得你剛剛講的層面,第一個當然是「法」嘛,還有「理」,道理。那如果講到「情」,你自己那個當下那個感受是什麼,可不可以跟我們聊一下?
Neo:
一開始我是覺得Nonsense,怎麼會有這種事情?就是本田耶,怎麼可能會出現這種問題?結果發現它越來越多消息,好像真的有那麼一回事:上午官網查完,喔,真的要回去把電腦繳回!
所以當然對我們車友之間,我們在談論都會覺得說「怎麼會那麼離譜?」,我相信這也是台灣第一次發生。
站長:
其實你以你現在看的話,當然通知來了嘛,當然最重要是你自己看,目前有什麼樣的選擇、有哪些路可以走?
Neo:
以我個人來講,當然還是等到台本正式通知我。我覺得那時候這個東西,我確認這件事情的時候,因為我不大喜歡看群組或者是道聽塗說,那你正式通知我,業務一定會主動聯絡我、告知我後續的處理辦法。那時候的話,當然如果他們…我相信台本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但是沒有辦法,我們在台灣嘛,政府可能有相關規定。那我回去更換之後,其實灰色地帶大家都了解,許多人都知道,那就變相只是說你強制我去做這個動作,我們再出去處理!
從召回事件看法治、驗車流程與潛藏隱憂
站長:
我這邊其實有幾個議題也想跟大家討論,我想說Neo既然來了,我們也算是一起加入我們這個討論。首先第一件事情我覺得是:政府在這件事情上面,是不是有執法過度的疑慮?
站長:
怎麼說呢?就是因為這次它是用所謂「看起來是」政府要求本田要做召回這個動作。那這個召回動作當然我在想,不外乎是會有兩個影響——大概就是空污還有噪音的部分。那以空汙來說,我們現行的制度其實大家會做定期的抽驗,或是說在路邊會有一些不定期的攔檢,去看你的你的排污的狀況;再來會影響到可能是噪音的部份:噪音其實現在已經有透過科技執法,但因為車在你手上,你怎麼騎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今天通過住宅區,我可以是放慢速度。或是我油門不要轉那麼大、聲音不會過大。那如果說今天在一些重點路段,他們現在是用科技執法來做。所以在執行面來說是有科技執法,或是透過定檢、不定期的檢查來做,可是現在政府是透過從廠商這一端,要求你利用召回這個這件事情把大家叫回來、透過更換零件來確保說你這個是沒有違規的。我認為這個做法是不符合比例原則,等於是說你原本是有一定的制度,可是現在透過另外一個手段來做。
站長:
那我舉個例子好了:我自己有一台R6,那我在一般道路上完成訓車1000公里之後,我就把它完全、完整地賽道化,那我也不怕大家講,我的ECU也是改的、全取代電腦,但是我這台車我只在賽道使用,我從改完賽道殼之後完全沒有在道路上騎過,在道路上走都是用推的。那如果今天我相信一定有1000RR車主,他是買這台車就是為了要上賽道。
Neo:
有,很多!
站長:
或是說一開始可能道路騎,騎了之後改裝,以後就是上賽道騎,那他們要也有透要這樣被強制召回。然後甚至,其實以整個我們看到的文來說啦,就他的來函是有說:環保署會再針對這一批車主去做抽驗。我是很難想像,如果我今天當初是買1000RR我就是為了下賽道,為了這件事情我要更換齒輪,然後又要回復原本85匹的ECU,真的欲哭無淚。現在車子如果在賽道上跑不出成績,你想要轉手也不知道要賣給誰!
站長:
再來第二個問題,我們現在延伸出來:如果說這個部分,這個ECU算是一個改裝部品,那未來例如說,我們都知道可能有幾個排氣管它可能聲音會比較大,例如說蠍子管好了。政府有沒有可能透過蠍子管,要求蠍子管的進口商提供你到底賣給誰:我把這些人全部叫來,看看你是不是車子有裝這個排氣管,或者說你是不是噪音不符合標準,之後又有可能發生它要求蠍子管收回這些排氣管嗎?
這個聽起來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可能沒有想到說,這一次可能本田它是屬於車的進口商,但是這樣的狀況,還是有可能發生在我們其他的相關的部品,甚至或是說「你買競賽安全帽是不是就是要去飆車」、是不是把全部都說「你要提供清冊,我們來看看裡面是不是有飆車族」?這個我覺得,這個其實是延伸出來會有非常多的問題!
站長:
再來當然還有人在討論說個人資料的問題:就是說你今天這樣子,環保署要求車廠做這件事情以後,它還要清冊去做抽查,這就牽扯到我們的車籍資料當然都在環保署——這件事情沒錯,但是我們到底哪些車主做了什麼事情,我認為那是車主的部分。那是跟人比較有關係,你車籍資料是跟車有關,車的資料你有,可是現在變成人的部分你也要有,或者說其實我認為這變成是比較算是一個購買的行為了:跟物品、跟原本的車不一定有這麼大的相關性,你買了這個東西,你就是用在這裡…所以牽扯到人的部分,我認為這個法律層面可能就會有更多爭議!
Neo:
是,而且這邊還有一個是執行面的問題:就是說其實你説要抽檢,依我們的認知來講是說,我們買了這個就像你剛才說的,就是說上賽道等等使用——你無法去佐證我怎麼去使用這台車,甚至有些人我擺在客廳好看,我OK、我改得亂七八糟,但你今天突然抽驗到我,哇,那怎麼辦,我沒有騎它!那當初我們認知是說,你上路行駛、你有違規行為就開罰,這個沒有問題,大家都沒有疑慮,但是現在以什麼去使用,然後你要透過車商的方式抽檢、把我們的車主資料調回去之後,把我們從其中抽幾個人出來驗,這個就會比較弔詭。雖然實際執行我們不曉得,但是就是你現在講出來這種消息,我們會覺得這是蠻匪夷所思的!
各車廠驗車方法與更多議題探討,請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