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CB1300系列並列HONDA當家街車,並且用上最新科技與「Neo Sports Café」設計語彙的CB1000R,在今年也迎來了改款與升級。其中在歐洲以「Black Edition」名義發售的CB1000R+最近也正式引進台灣,站長與身為職業後座的亞亞當然也不能錯過試乘的機會。就讓我們來看看新款CB1000R與舊版相比有著哪些變更點、作為特仕版的CB1000R+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吧!

2021 HONDA CB1000R+。
完整試駕影片
更多試車、新車介紹及特別企劃影片,速至Moto7 Youtube頻道觀賞!
新版CB1000R最顯眼的變更,肯定非外觀莫屬:首先頭燈捨棄了以往完整圓形的輪廓,改採近似水滴的缺口造型。輪框與後土除的造型也有所更動,其中輪框的造型比起舊款輪幅數更多,並且每一個輪幅又更加纖細,同時在原先便有的單搖臂設定加持下,質感與熱血氣息可說是錦上添花。而改變幅度最大的則是副車架:形狀比起以往更加簡約,讓新款CB1000R整體的身材比例更加流線、優美。

改為類水滴型的頭燈設計,更具獨特辨識性。

變得更纖細且數量更多的輪幅,搭配單搖臂設計使後輪兼顧復古質感與運動氣息。

簡約的副車架與往車尾收束的設計,使車身線條更為俐落。
再看到引擎的進氣口部分,新款CB1000R強調了吸氣時的聲浪表現,讓騎士在催油門加速時能夠得到更充足的感官刺激。站長實際騎乘後對於這方面的表現也是相當有感,但在風大的地點或高速行駛的情況下,風切聲仍是喧賓奪主的蓋過了澎湃吸氣聲浪的魅力。

新款CB1000R加強引擎吸氣時的聲浪表現,讓騎士享受到更強烈的感官刺激。
此外新款CB1000R在騎乘姿勢方面也有所修正:比起原先純粹寬大、壯碩的設計,新款CB1000R的油箱將前測的輪廓線條變得更為內縮,讓騎士有相對充足的空間可以挪動身體,無論往前放鬆或往後趴車,都能找到符合當下需求、能夠適當固定肢體的騎姿。

優化後的騎姿設定,即使採用運動化的騎乘方式也能因應。
同時新款CB1000R也不免俗地引入了近年HONDA高級車款所搭載的5吋TFT全彩儀錶,除了顯示效果、質感出色外自然也搭載了多種功能可供調整,並讓CB1000R的左側握把多了一些控制按鈕,但不至於如同DCT車款那樣多得有點讓騎士無所適從。TFT液晶儀表本身提供了數種不同的介面設計,而行車相關的選項則有運動、標準、雨天、使用者自訂四種模式可供切換,其中動力輸出的大小、引擎煞車的強度、循跡防滑系統介入的多寡都能讓使用者自由選擇、調整。

儀表的基本資訊顯示有四種樣式可供騎士喜好切換。

行駛模式共有運動、標準、雨天、使用者自訂,四種模式可依情況與需求自由切換。

眾多功能調整鍵皆匯集於左把手總成。

右把手按鈕僅保留電源起發與熄火開關。
在騎乘感受方面,由於CB1000R+原廠標配了進退快排,因此在跑山這類需要頻繁換檔的場合下騎乘時,方便性自然是不在話下;而除了先前提到的騎士乘坐空間更加寬大以外,新款CB1000R將整體的動力輸出反應修改得更為平均、滑順,再搭配上變得較為柔軟的原廠懸吊設定,都讓騎士在激烈操駕時擁有更多修正、容錯的空間,藉此讓騎士能夠以更加安心、自然的步調進行操駕。

CB1000R+原廠便標配進退快排,增添騎乘時的方便性。

新設計的椅墊讓騎士乘坐空間也獲得改善。
到底CB1000R+與標準版本有何不同?首先能夠看到CB1000R+專屬的燻黑造型風鏡,而在Plus版本才有標配的快排系統附近,更有以CNC方式雕刻的「CB」銘牌。此外輪框更採用了切削設計,美麗的金屬光澤也讓Plus版本的質感與霸氣比起標準版本更加外顯。

僅Plus版本擁有的熏黑風鏡,低調沉穩中不失質感。

金屬切削的光澤使輪框更加立體度且精緻。

尾燈則保持原樣。

油箱也同樣使用經典的紅底本田之翼LOGO。
同時CB1000R+原廠標配了單座蓋來使全車的運動氣息更加完整、一氣呵成,不過這次站長為了帶亞亞一起進行雙載測試,因此便特別請HONDA原廠將單座蓋改為標準版本的後座墊。

原廠即配備單座蓋使CB1000R+的戰鬥氣息更加全面。
在進行了約20~30分鐘的雙載騎乘測試後,亞亞認為新款CB1000R的後座墊泡綿偏硬,對於長途雙載而言並不算舒適,但表面的皮料則提供了出色的止滑效果。同時後座腳踏的設計也稍嫌可惜,與同樣身為旗艦街車的初期噴射型CB1300同樣擁有位置尷尬、偏高,使後座乘客難以找到準確、舒適施力點的問題。

椅墊的設定較不適合雙載長途騎乘。

皮革面料所帶來的止滑效果優異,但泡棉材質則略硬、反饋過於扎實。
而在雙載的過程中,亞亞認為車輛經過坑洞時的跳動也稍嫌明顯,不過並不會影響車輛整體的穩定性,也沒有多餘的晃動。站長認為這或許也是原廠懸吊設定改為偏軟的緣故,不過由於測試前後避震的預載設定是處在最小值,因此在稍微調高後應該多少能夠改善後座容易下沈的狀況。

CB1000R的前後避震原廠設定為最小值,可自行調整後加強支撐性。

後避震出廠設定較軟容易感到後座下沉幅度明顯,同樣藉由調整預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