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受到廣大車友期待的YAMAHA YZF-R7終於引進台灣了,作為YAMAHA Taiwan第一次引進的紅牌運動車款,站長也難掩興奮之情,試乘前一天已經訓車300公里,訓車完成後又再騎了60公里,中途遇上北宜暴雨也風雨無阻,事不宜遲,接下來就來看看站長對於YZF-R7的深度試駕吧!
試駕影片
更多試車、新車介紹及特別企劃影片,速至Moto7 Youtube頻道觀賞!
外觀鑑賞
R7車頭配置了遠近一體LED魚眼大燈整合在M型進氣口中,兩側點綴了LED光條日行燈,雖說造型概念取自於同為YZF-R家族的R1以及R6,但站長在試駕看見車頭燈光反射時,聯想到的反而是SUZUKI GSX-R1000R的獨眼阿魯造型。

遠近一體式LED魚眼頭燈整合於進氣口中,兼具低風阻和燈具散熱效率。

M型進氣口概念源自於MotoGP廠車YZR-M1。

進氣口下方有R7字樣。

LED日行燈眉塑造出R7帥氣動感的臉譜。

雖然是YZF-R家族一員,但R7的車頭反而讓站長想起SUZUKI GSX-R1000R。
另外站長也非常喜歡油箱的造型設計,除了與YZF-R的其他家族成員都非常相似以外,YAMAHA廠徽旁的鯊魚腮裂造型通氣孔,也是不分級距都會出現在YZF-R系列的設計之一。

油箱造型與其他家族成員相似。

廠徽旁的鯊魚鰓裂通氣孔是R-DNA的正字標記。
再來看到車尾,尾殼的造型同樣承襲R系列設計,有著簍空的空氣力學側殼;高翹的後座雖然不適合拿來載人,但換上單座蓋後的戰鬥感已經直逼正仿賽車款。

R7車尾高翹,散發十足的戰鬥感。

簍空的尾殼為的是讓空氣力學表現更好。

尾燈和方向燈皆為LED。
騎乘姿勢
從先前YAMAHA官方提供的資訊中,可以得知YZF-R7的車身設計非常的細窄而且狹長,站長實際騎乘後非常有感的部分是,R7油箱在大腿的部分內縮幅度極大,也就是在騎乘時騎士的重心是集中在油箱中間的面上而非兩側,如果和站長自己的R6來比油箱的形狀,R6的油箱設計是外擴再內縮,原因在於其車架為了容納四缸引擎的寬度而這樣設計,相較之下R7的車身因雙缸設計而更瘦窄,騎乘姿勢較為緊縮集中。

YZF-R6的油箱較寬。

R7的油箱較為瘦窄。
手把角度部分,站長感受到R7是比一般的R6還有R1更為緊縮,稍微有一點往內,在騎乘大概頭200公里時會覺得重心非常內縮,由於整體的重心非常的集中所以必須要一直靠著大腿去夾持,還有腹部還有背部的力量去支撐上半身,但是到第200公里到300公里的時候,便感受到上半身非常疲憊,且手把相對來說是往內凹的,因此整個騎乘姿勢算是有一點彆扭,雖然戰鬥感很足夠,但也是站長近期來騎乘的車款裡面算是體感來說比較容易疲勞的車款,未來準車主可以選擇改裝分離把,對自身騎乘習慣和姿勢做更好的調整。

戰鬥感很足夠,但也是站長近期來騎乘的車款裡面算是體感來說比較容易疲勞的車款。

手把角度部分,站長感受到R7是比一般的R6還有R1更為緊縮。
再來看一下它的腳踏位置,以目前原廠的腳踏位置來說,站長覺得搭配起來也算是蠻戰鬥的,如果說未來大家有想要下賽道,或者說在山路上騎乘的比較多,可以試著把腳踏往上改,應該會讓整個騎乘姿勢更為戰鬥化。

原廠腳踏已經十分戰鬥,有更激烈操駕需求的車主可以自行升級。
操作介面
接著看到R7的儀表,採用LCD液晶顯示,轉速、時速非常清楚,也沒有太多多餘的資訊,但是站長也注意到它連水溫都沒有顯示,以仿賽車款來說算是一個小缺憾;此外由於R7並沒有太多的電控,所以它的操作手把也是非常簡單按鈕,比起現代車逐漸複雜的操作介面,R7意外的因為簡單俐落而獨樹一格。

儀表具備檔位、轉速、時速、油量、里程、時間等資訊,很可惜無水溫表僅有水溫警示燈。

右把手總成有引擎熄火開關、雙黃警示燈開關、電啟動鍵。

左把手有遠近燈開關、方向燈、喇叭以及儀表操作按鍵。
YAMAHA YZF-R7試駕感受,請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