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市場最大的震撼,就是TOYOTA一口氣發表未來電動化的陣容,並宣布投入日幣2兆圓、約合新台幣4,966億元投入固態電池相關技術的發展,此舉一出果然引起市場熱烈討論,不過真正剉勒等應該是許多雄心壯志、在美國上市的新創!
轉載自:CARLINK鏈車網
原文:【市場評論】不是不出手只是時候未到,傳統出大絕新創只等被消失?
撰文:蔡至兼
長期觀察發現,不少新創都是這近十幾二十年來的產物,現在號稱電動車龍頭的TESLA也才18年,第一款車Roadster不過是2008年發表,如果與AUDI、BMW、VW、TOYOTA甚至HYUNDAI、KIA這些品牌的歷史相比,根本就還是小孩學步階段,而中國、美國乃至台灣新創品牌不少,雖有技術但經驗與造車Know How都還差得遠,再者缺資金沒關係,募資一輪不夠就二三輪,錢燒完了就把腦筋動到股市,上市看似能解套但風險不小。所以新創的背後若沒有傳統車廠技術和經驗的支撐,即使找來有經驗的來操盤,但戰鬥力和資源的確有限,說穿了人家就是傾集團之力拚輸贏,新創能嗎?放眼這幾年有多少新創上市後腳底抹油下船,只留下錯愕的散戶投資人黯然落淚。
TOYOTA的16款產品從輕型車、跑車、休旅車、跨界、貨卡等都一應俱全,等於是將電動化陣容一次攤給大家看,並證明不是不做而是時間未到罷了。無獨有偶,台灣機車龍頭KYMCO與美國HARLEY-DAVIDSON的戰略合作,並入股HARLEY-DAVIDSON旗下電動品牌LiveWire也是國內一大話題,以將近60年和超過百年的兩家機車廠技術力和經驗為後盾,對LiveWire的發展可稱得上佔盡優勢,畢竟HARLEY-DAVIDSON在機車界擁有重量級地位,KYMCO更有RevoNex電動化技術,且彼此之間還能互補,1+1大於2的實力的確不容小覷。
其實傳統車廠並不是不發展電動車,而是既有的燃油車包袱太過龐大,且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度,但新創可就不同,他們可以邊賣邊改、簡報造車,雖然創新卻背離使用者習慣,要說服消費者就必須要有一套漂亮的說詞,讓這群人變成最死忠的信徒,突破傳統的風險不低,一旦過了這坎後頭就更好運作。但是傳統車廠經年累月所累積的經驗,以及長期的品牌經營,加上對於產品的安全保障,這些都是新創所缺乏的,一旦真的要認真玩起來,別說是彎道超車或直線超車,就連車尾燈你想看都看不到。
耐人尋味的是,TESLA創辦人馬斯克二度賣股套現,雖然他說想當全職網紅,但莫非是有其他意圖,看到TOYOTA的電動戰略藍圖,再回想馬斯克的舉動…好像又有什麼故事了,這點就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所以說傳統車廠沒在第一時間投入電動化,並不是做不出來,而是時間未到,相信TOYOTA應該只是個開端,接下來其他車廠將會跟進,而新創呢?恐怕就等著被收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