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TOYOTA新世代純電車款計畫的第一槍,今年初甫發表的電能運動休旅bZ4X,如今已迅速導入台灣。而bZ4X展現了如何的新世代設計美學,實際試駕體驗又如何呢?接下來就讓站長為我們開箱、實測吧!

TOYOTA bZ4X。
TOYOTA bZ4X電動車試駕影片
更多試車、新車介紹及特別企劃影片,速至Moto7 Youtube頻道觀賞!
車體設計
遇見bZ4X,相信第一時間映入看倌眼簾的,便是bZ4X相當銳利的雙眼頭燈。而打開外蓋、觀察馬達室內部,也能發現整體佈局與常見的汽油車款相當類似。首先馬達是經由橘色的電線直接連結至底盤的電池供電。而TOYOTA也採用將動力與轉向、煞車等供電來源分開的設計,因此在馬達室內能夠看到另外一組12V的鉛酸電瓶。

TOYOTA bZ4X的車頭燈相當銳利。

馬達室內的12V電瓶。
馬達室內雖然沒有配備水管,但也設置了兩組冷卻液槽——首先下方的冷卻液槽是專為電池進行散熱,而左側的紫色冷卻液則為空調專用。同時在馬達室中,也能看見bZ4X所配備的麥花臣前懸吊上座。

用於電池散熱的冷卻液。

紫色的冷卻液為空調專用。
闔上馬達蓋後,重新欣賞車頭,也能迅速看見採用壓低、大面積封閉設計的水箱護罩,能讓觀看者立即意識到bZ4X是一台純電車款。不過在底部也依舊有水冷排所需的散熱出口,因為電池、馬達以及空調系統亦有不小的發熱量。

雖然是電車,但仍留電池、馬達等需要的散熱出口。
在保險桿的右側能夠看見進氣壩的設計,bZ4X以此將正面撞擊的氣流往車側導引,達到降低風阻、穩定車身的效果。
車體尺寸方面,bZ4X的車身長度與定位相似的RAV4相比多了9公分,但車高卻降低了3.5公分,因此整體呈現出更加運動化的氣息。而軸距則比RAV4多了16公分,可說是明顯地將四組車輪往前、往後移動,讓乘客擁有更加充足的車室空間。

bZ4X軸距則比RAV4多了16公分,將四組車輪往前、往後移動,讓乘客擁有更加充足的車室空間。
車尾部分與RAV4有著明顯的區別,整體線條更加往後延伸,並且在上端兩側更有能夠降低風阻的空力套件。再搭配上往下延伸的後擋風玻璃與貫穿式尾燈,呈現俐落卻大氣的美感。

車尾上方有空力套件,能夠降低風阻。
作為科技味十足的純電車款,bZ4X自然採用了電動式的尾門。不過站長也留意到電動尾門的開啟角度相當高,因此若是在地下停車場開啟時,要相當注意是否會碰撞天花板的設備。

電動尾門的高度偏高,在地下室使用需要特別留意高度限制。
而bZ4X的後車廂空間縱深原本便相當充足,而若是有額外的收納需求,更能將盡頭的隔板往下放,以及將座椅進行六四分離。整體而言,軸距與總長的提升,都是bZ4X擁有出色置物機能的關鍵之一。

後車廂的空間相當充足。

可以將座椅放倒, 增加置物空間。
打開車門後,站長發現bZ4X的離地高度相對較高,範圍約在18~18.5公分之間。而由於底盤的離地高度原本便較高,加上座艙地板與底盤中間更有著一顆電池的厚度,因此坐入車室內後便會明顯感覺到地板較高、車高較低,多少對於後座的乘坐空間有著壓縮的影響。以站長實測而言,以較躺角度坐入車內,頭頂與車頂約有一個拳頭的空間,但若是刻意坐挺時便會有較明顯的壓迫感。不過撇除較為限縮的高度不談,站長也認為bZ4X的後座椅背,能夠為乘客帶來舒適的乘坐體感。

bZ4X的離地高度約為18~18.5公分,整體而言算是偏高的設定。

站長認為bZ4X的後座椅背,乘坐體感十分舒適。
坐入後座後,便能發現後座具備獨立的空調出風口,並且左右兩側各配備一組USB Type-C充電口。而後座的風量除了乘客手動控制外,亦可由前座人員代為調整。而後座兩側的置物空間也相當充足,約能放入兩瓶飲料。

後座的獨立出風口上方還設有USB Type-C充電口。

車門的置物空間可以容納兩瓶飲料。
在進入前座之前,站長先注意到了bZ4X車輛本身的充電插槽設計。打開車輛左側的護蓋後,上方是JE772 Type-1規格的AC慢充,下方則為CCS1規格的DC直流電快充,兩者皆為台灣主流的規格,因此相信在外尋找充電樁並非難事。

充電插槽分別為上方的AC慢充,以及下方的CCS1快充。
正式進入前座後,同樣能感受到bZ4X車室地板較高的特性,而中船的設計亦較為隆起,將正駕、副駕座位隔開。而中船的下方也設有相當實用的置物空間,內部更配備兩組USB充電孔。

中船下方設有兩組USB充電孔。
駕駛體驗部分,可以觀察到bZ4X的儀表採用了類似抬頭顯示器(HUD)的設計——駕駛是從方向盤的上側閱讀相關資訊,相當直覺,能夠避免在行駛中分心。而螢幕本身則採用7吋、高解析度的TFT液晶螢幕。

駕駛不需過度移動視角及頭部就能辨讀儀表資訊。
儀表本身的介面相當符合TOYOTA、LEXUS近年來的電動、混動車款設計語彙。使用者能夠輕鬆掌握車輛目前的出力、供電、回充狀況,並且也能透過方向盤上的操作鍵取用更多機能,例如瞬時耗電、巡航狀態、指北針、音樂、駕駛輔助設定等。

儀表介面可以顯示許多車輛相關資訊。
方向盤本身的按鈕分為左右兩區——左側主要為操作儀表用,下方則為音量大小鍵。右側則為駕駛輔助的相關控制鈕,可取用自動跟車、車道置中等功能,下方則為音響相關設定。

方向盤佈局與目前車款上的配置相似,左側為儀表控制。

右側則為輔助駕駛之設定與調整按鍵。
而除了駕駛側有著7吋的TFT儀表外,bZ4X的中控台也搭載了一句12.3吋的大螢幕,能夠給予使用者舒暢的視覺體驗,更能透過APPLE CarPlay與iOS行動裝置連動。面板下方主要用以控制空調系統,其中風量、溫度更能進行左右獨立調整。而左、右側也能分別開關正、副駕駛側的加熱座墊、加熱方向盤等機能。而若是僅有一、二人乘車時,也能一鍵將後側的空調系統關閉,為車輛保留更多電能。

12.3吋的主機也具備聲控導航功能。

空調面板皆採觸控設計,並具正副駕駛座椅加熱與方向盤加熱功能。.

A/C開關右側的功能為S-Flow鍵,可切換是否開啟後座出風。
排檔部分,bZ4X設計了一組能夠隨時進入P檔的停車按鈕,而根據推、轉方向的不同,也能分別進入D檔或R檔。當車輛處於D/R檔時,再將排檔按鈕往下推、按一下,便能立即排入N檔。此外,在下方也配備了三組按鈕,分別控制自動手煞車、AUTO HOLD、動能回充強度。

按壓旋鈕即進N檔,向左向右則排入R/D檔,P檔則是於任何檔位下皆可按壓切換。

排檔左側具電子手煞、Auto Hold及動能回充開關。
再往右側看,便能看見行車模式的相當開關,低耗能的ECO模式、高抓地力的雪地模式,以及TCS循跡防滑、PDM等輔助機能皆可在此取用。PDM在按下按鍵啟用後,便會啟動車輛四周的顯影與倒車即時影像,除了方便倒車外,也方便駕駛注意是否有行人經過車輛旁。

右側則有ECO模式、環景、雪地模式與循跡開關。

PDM有倒車顯影以及車身附近的影像。
機能體感、試駕心得
以駕駛身份坐入bZ4X後,站長首先注意到的,便是擋風玻璃和後側相同,都明顯地往下延伸,因此即使bZ4X的車頭較長,也依舊能夠為駕駛確保足夠的視野,方便掌握路況。而bZ4X由於車長、軸距皆有明顯地拉伸,因此在乘坐姿勢上,能夠為駕駛、乘客提供更多的腿部伸展空間。

由於車長較長,駕駛座的腿部空間非常足夠。

即使車頭較長,bZ4X仍有足夠的視野。
而除了正面擋風玻璃的視野相當開闊外,bZ4X也配備了近年來不少日系車款上常見的小型三角窗設計,方便駕駛注意左側的來車,也能夠進一步減少行人被擋在視線死角內的風險。

左方的小三角窗,能夠減少視線死角。
內裝質感部分,bZ4X以溫潤的布料形塑前半車室,因此比起傳統的塑膠材質有著出色不少的層次感。
再回到機能部分,除了前述的快速控制按鈕,能讓駕駛直覺地取用TC、動能回收等功能外,在中央處也有一部分小空間能夠為手機進行無線充電,或是有線聯結來使用APPLE CarPlay,並且這個區塊更有一組半透明護蓋,能夠讓使用者迅速確認內部是否已有放置手機。

中央處有小空間能夠為手機進行無線充電。

Qi無線充電板空間具格柵半透明的蓋子,能讓中船看起來更平整。
將置杯架打開後,底下更有一個相當深的額外置物空間,當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時,也能闔上來當作扶手使用。
開始實際行駛後,站長發覺bZ4X的行路質感相當出色——不僅以電動車而言也相當安靜,行駛時的路感也相當穩定。而加速雖然沒有暴衝感,但若使用者於巡航時需要再加速,bZ4X也能提供充沛的動力。0-100km/h的加速經過站長實測為7.572秒,幾乎與TOYOTA官方所公佈的7.5秒相同,但額外開啟動能回充時則會較慢,來到8.4秒。

bZ4X駕駛路感相當安靜且穩定。

開啟回充系統會稍微影響加速性能。

零百加速在關閉回充系統的狀態下與官方數據非常接近。
續航力方面,bZ4X的電池容量為71.4度電,即為71.4kW/h。TOYOTA日本原廠所公佈的續航里程為559公里,意及一度電能跑7.83公里,可說是相當省電。而站長的實測數據方面,以台灣的市區道路而言,每一度電約能行駛6.25公里,而高速則落在平均5.75公里。由於電動車的供能特性與傳統汽油引擎不同,在市區走走停停時反而能夠為車輛增加回充機會,並且高速時不但出力較高,更有強烈風阻,因此整體續航表現自然也與汽油車款相反,呈現「市區省、高速耗」的特性。

bZ4X在市區的回充效果比起快速道路更為出色。
在兩天的試駕體驗中,站長也將bZ4X開上中部的139縣道山路,而站長也發現若是開啟動能回充,那麼在入彎之前車輛便能有緩慢、穩定的額外制動效果,彷彿漸踩煞車一般,體驗相當特別。而山路動態部分,由於bZ4X採用電池驅動,整體重心相當低,因此在山路中面對連續彎道時也相當從容、平穩,並且由於電動馬達幾乎隨時都能輸出最大扭力,因此出彎的加速也相當順暢。

開啟回充後,會有額外的制動效果,對於山路駕駛是相當特別的體驗。
最後再談到電動車主都必須面對的充電課題。台灣大多數路邊的充電樁目前依舊是採用JE772的AC慢充,而在少數的和泰經銷商中則有設置CCS1規格的DC快充——而駕駛TOYOTA車款前往TOYOTA經銷商充電時,整體費用亦有額外優惠。充電表現部分,若是使用CCS1快充,從0充至8分滿僅需35分鐘左右。但在充至8分滿後,系統為了保護電池,便會限縮輸出的電流強度,因此充電效率亦會逐步減低。

快充0至8分滿僅需35分鐘左右。

和泰經銷商提供了CCS1快充,費用部分也有額外優惠。
總結而言,站長認為bZ4X相當適合小家庭,無論是市區通勤、代步或出門旅遊都相當適合。在了解了站長的評價後,也不難理解為何TOYOTA會選擇bZ4X做為正式進軍純電市場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