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的轉動
當輪胎受力轉動時,輪胎的胎面與路面並不會維持1:1的轉動,若拿一個放大鏡去看胎面與路面之間的狀況:輪胎往前會使前面的胎皮受力被擠壓,與地面接觸過後,則被往後扯而拉長。把放大鏡拿掉,將輪胎轉動的速度與車輛前進的速度相比較之下,當輪胎受到向前進的驅動力時,輪胎總是滾的比車速快。或者以打滑的說法來看這情形,輪胎是處於打滑的狀態,差別在於滑的多與少。
輪胎受力轉動時會滑動,並非是個新發現,早在賽道上便驗證出輪胎抓地力的峰值是處於滑差率(Slip-ratio)為15%到20%附近;也就是說,輪胎轉動的速度,要比車速快15-20%。抓地力在達到峰值之後,便會反轉下降,當滑差率達到100%,也就是輪胎速度比車速要快一倍時,此時的抓地力極限約是峰值時的60%至70%。
回到滑差率的源頭,這與受到的驅動力有關:簡單地說,受到的驅動力越大時,滑差率也越大。從頭來看,當輪胎受到的驅動力增加時,抓地力的極限也逐漸增加,達到峰值後,若驅動力繼續增加,則抓地力極限也會開始下降。
英國SuperBike 雜誌在今年初的報導中有提到關於滑差率與車速及油門開度的關係,並製作了表格。滑差率主要與油門開度成正比,油門開度為30%時會有12%的滑差率,到了油門全開時則會有16%。相對於速度來說,則沒有顯著的變化,但趨勢是速度越快,滑差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