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T-Max 530 成為本次YAMAHA 一氣試乘會的重點之一,在兩天的主要行程中,我們來到工廠,看過了生產流程、又和外型設計師座談過,在試乘會當日,終於有機會跨上530 做實車測試,一起來看看!

在試乘會中,YAMAHA 特地準備了最新的T-Max 530和前一代T-Max 500車款供媒體比較,不比還好,一比較之下真是不得了!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在利用2012年R1 暖身熟悉場地之後,首先跨上了TMax 500,還記得第一次接觸T-Max 是在2003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大傾角及穩定的後輪抓地力、前叉調校設定都讓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上一代的T-Max 500 在車架部分已經比第一代車款有所改良,煞車也為雙碟設計,在測試場地中非常好騎,彎道樂趣一點都不輸方才所騎乘的R1。但在那當下,筆者卻也注意到後方的新款T-Max 530,不論自己怎麼延後煞車,試著用更快的速度入彎,雖然入彎時距離有明顯拉出,但在出彎後及直路上時,新款車很快就追上來,維持一定的距離跑著。

前一代車款TMax 500。

進入休息區之後馬上換上T-Max 530再次進入測試跑道中,油門才剛轉下去,一切就豁然開朗了。T-Max 530 所增加的30cc 不只讓引擎的扭力輸出更飽滿,YAMAHA 在米蘭發表會所宣稱新的傳動設計能讓後輪輸出增加5hp 也得到驗證!每一次出彎再加速中,油門開到一半以上,CVT傳動便會立刻反應、變速,將引擎轉速調整到6,000轉附近,湧出的加速力道讓動力節奏比原車款要更直接、迅速!

從先前的T-Max 發表介紹中(請往下看),原廠提出了T-Max 的前、後輪荷重比已經較為接近摩托車機種(一般速客達的後輪荷重較重),實際騎乘中,筆者也發現TMax 的騎乘姿勢設定較為往前貼近,這讓T-Max 前輪能接受更多的重量壓著,在過彎時的抓地表現更為穩重,不會有輕浮、外放的不安全感。在入彎時,新的T-Max 530 傾倒的俐落感受又更進化了,相比較之下,前一代車還會有些稍稍的遲緩,但新一代車能直接將車體倒入彎中,毫不遲疑。530 在彎中的傾角極限基本上與上一代相同,但在深傾角時卻更顯穩定。新車在中柱部分有設計傾角警示桿,當車輛達到最大傾角時,警示桿便會磨到地面,警告傾角極限已到,再來可能會磨到車殼或排氣管,導致失去抓地力。經過各家媒體輪番上陣,最後警示杆已經被磨成尖的了,反而有些危險。

感謝小老婆俱樂部分享照片!

在軸距不變的狀況下將騎士重心往前移,本來可能會影響後輪的抓地表現,但T-Max 530 其實把原本類似於一般速客達的傳動箱=後搖臂的設計完全改掉,後懸吊已經變成是獨立搖臂的設計,等於是一般打檔車的配置。如此的設計改變之下,難怪後輪的操控特性反而提昇,後輪應變路面變化的反應變好了,抓地力也更加穩定。

如同T-Max 開發計畫負責人所說的:這是一台全新設計的車!筆者也認為本車超越前一代車的幅度已經不可言喻,這是你一定要親身試試的車,期待未來可以順利引進!

T-Max 530 的開發專案負責人 鈴木 達也
日規TMax 530 車廂,可以倒放一頂全罩式安全帽。

FEEL THE HEAT…2012年 YAMAHA T-MAX 發表會

特色文章

1

1 則留言

  1. Pingback: Subaru R1 Sti – Beste Automobilgalerie

發表留言

https://www.perkemi.org/Slot GacorSlot GacorSlot GacorSlot GacorSlot GacorSlot GacorSlot Gacor 2024Situs Slot Resmihttps://htp.ac.id/